本文摘要:
知识归纳无机化工流程题的特点:纪律:主线主产物、分支副产物、转头为循环。焦点考点:物质的分散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1. 流程的出现主要有以物质转化为主线,以操作历程为主线,甚至有时候会以设备为主线。
知识归纳无机化工流程题的特点:纪律:主线主产物、分支副产物、转头为循环。焦点考点:物质的分散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1. 流程的出现主要有以物质转化为主线,以操作历程为主线,甚至有时候会以设备为主线。
2. 这类题常围绕以下几个知识点举行设问:⑴ 反映速率与平衡理论的运用 反映物颗粒巨细:反映速率、原料的使用率等温度:反映速率、物质的稳定性、物质的结晶等⑵ 氧化还原反映的判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⑶ 使用控制pH分散除杂;⑷ 化学反映的能量变化;⑸ 实验基本操作:除杂、分散、磨练、洗涤、干燥等;⑹ 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资源的接纳和使用;⑺ 情况掩护与绿色化学评价。一、原料处置惩罚的方法和作用对原料举行预处置惩罚的常用方法及其作用:1. 破坏、研磨:减小固体的颗粒度,增大固体与液体或气体间的接触面积,加速反映速率。
2. 水浸:与水接触反映或溶解。3. 酸浸: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与酸接触反映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近年来,在高考题泛起了“浸出”操作。
在化工生产题中,矿物原料“浸出”的任务是选择适当的溶剂,使矿物原料中的有用组分或有害杂质选择性地溶解,使其转入溶液中,到达有用组分与有害杂质或与脉石组分相分散的目的。4. 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含量的几多(更多转化)。
5. 灼烧: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开端转化,如从海带中提取碘时的灼烧就是为了除去可燃性杂质,将有机碘转化为碘盐。6. 灼烧、焙烧、煅烧:改变结构和组成,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在高温下氧化、剖析,如煅烧高岭土和石灰石。二、掌握焦点化学反映1.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工生产将原料转酿成产物的历程,也是物质履历相互转化的历程。明白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就要用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
一般围绕铁、铜、铝、镁、氯、硫、磷、硅等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工业制备来举行命题,需要掌握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2. 还要掌握有关化工生产的知识,熟悉的有纯碱工业、氨工业、硅单质的制备、氯碱工业、海水中提取镁、海水中提取溴等;3. 化学反映原理:化工生产中把原料转酿成产物的历程就是化学反映的历程,从化学反映原理的角度选择原料、控制条件和选择设备等,是化工生产的基本思路。化学反映原理的相关知识包罗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映速率、化学平衡、电化学、化学热力学等,做到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化工生产中化学反映的情况。① 调治溶液的pH值:使某些离子转变为沉淀而到达分散的目的,抑制某些离子的水解,防止某些离子的氧化等。
在题目中常以表格形式给出信息。例如:已知下列物质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下表所示若要除去Mn2+溶液中含有的Fe2+,应该怎样做?提示:先用氧化剂把Fe2+氧化为Fe3+,再调溶液的pH到3.7。
调治pH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能与H+反映,使溶液pH值增大;不引入新杂质。例如:若要除去Cu2+溶液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OH)2、Cu2(OH)2CO3等物质来调治溶液的pH值。调治溶液的pH:“酸作用还可以除去氧化物(膜);“碱作用”还可以除去油污、除去铝片氧化物、溶解铝、二氧化硅。
② 控制体系的温度a.控制低温:防止物质的剖析,如NaHCO3、NH4HCO3、H2O2、HNO3(浓)等;防止物质的挥发,如盐酸、醋酸等;抑制物质的水解,如冰水洗涤,以防止洗涤历程中的溶解损耗;增大气体反映物的溶解度,使其被充实吸收;b.接纳加热:加速某固体的溶解,加速反映速率;淘汰气体生成物的溶解并使其逸出;使平衡向需要的偏向移动;趁热过滤,防止某物质降温时因析出而损耗或带入新的杂质;c.控制规模:确保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兼顾速率和转化率,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防止副反映发生等。三、 明确反映原理注意每一步在什么条件下,发生了什么反映,生成了什么物质,这些物质划分到那里去了。如转化成了沉淀还是气体或生成了其他物质。
四、物质分散或提纯的方法化工生产历程中分散提纯、除杂等环节,与高中化学基本实验的原理精密联系,包罗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或蒸馏、萃取、分液等基本实验操作及原理,并要熟悉所用到的相关仪器。1. 蒸发、反映时的气体气氛抑制水解:如从溶液中析出FeCl3、AlCl3、MgCl2等溶质时,应在HCl的气流中加热,以防其水解。⑴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如除去KNO3中的少量NaCl。
⑵ 蒸发结晶、趁热过滤:如除去NaCl中的少量KNO3。2. 溶解法:使用特殊溶剂把杂质溶解而除去,如Fe(Al)可用过量的NaOH溶液而除去Al,CO2(HCl、H2O)先通过饱和食盐水,再通过浓H2SO4。
3. 沉淀法:a. 加合适的沉淀剂(要使杂质离子充实沉淀,加入的沉淀剂必须过量,且在后续步骤中容易除去);b. 调治溶液的酸碱性。4. 洗涤法:a.水洗;b.冰水洗;c.有机溶剂洗。其目的是:洗去目的物外貌的杂质离子;淘汰目的物的溶解损耗或增大有机杂质的溶解量;防止目的物形成结晶水合物;使晶体快速干燥。
五、可循环物质的判断和流程评价(一) 可循环物质的判断1. 流程图中转头箭头的物质。2. 生产流程中后面新生成或新分散的物质(不要忽视结晶后的母液),可能是前面某一步反映的相关物质。(二)对整个工艺流程从下列几个方面举行评价1.体现绿色化学思想(使用无毒无害原料,接纳原子使用率高的制备门路,原料的循环使用,副产物综合使用,节能,等)。
2. 高效节能方面(原料廉价,工艺简朴,产物的纯度高,能耗低等)。3. 生成物或副产物的污染。【规范答题】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1. 测定溶液 pH的操作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外貌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再与尺度比色卡对照。
模板 答题关键词:pH试纸、外貌皿、玻璃棒、蘸待测液、比色卡、对照。四步:①取放试纸→②蘸待测液→③点滴试纸→④与比色卡对照。归纳综合为“取、蘸、点、比”。抓住关键词和四步操作环节,此类问题一定不失分。
2.沉淀洗涤(1)沉淀洗涤的目的:除去沉淀外貌附着或沉淀中包夹的可溶性离子。(2)洗涤方法:向漏斗内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
(3)误差分析:若沉淀不洗涤或洗涤不洁净,则使沉淀的质量偏高。若沉淀洗涤次数过多,则会使部门沉淀溶解而使其质量偏低。(4)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模板 加沉淀剂: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发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
加入与沉淀剂反映的试剂:静置,取适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清洁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发生沉淀的试剂,若发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注意:若需称量沉淀的质量而举行有关定量盘算时则只能选用方法(1)。(5)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答题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洗净3.容量瓶捡漏操作模板 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
用食指摁住瓶塞,倒立视察。然后再将容量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倒立。若均无水渗出,则容量瓶不漏水。
4.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的操作模板 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牢固铁架台上,视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塞旋转180°后,重复上述操作。碱式滴定管: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牢固铁架台上,视察是否漏水。
若2分钟内不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视察滴定管是否漏水。5.滴定管赶气泡的操作模板 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球,是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赶出气泡。6.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模板 形成关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形貌现象―→得出结论。
微热法——关键词是:关闭(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微热、气泡、水柱;液差(封)法——关键词是:关闭(用止水夹关闭右侧导气管,向××漏斗中加水)、液差(××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停止注水后,水柱稳定化)。整套装置气密性检查:为使其发生显着的现象,用酒精灯对装置中某个可加热容器微热,视察插入水中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也可对整套装置适当支解,分段检查气密性。7.萃取分液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淆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实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8. 焰色反映的操作先将铂丝沾盐酸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重复频频,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靠近为止。
然后用铂丝沾取少量待测液,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视察火焰颜色,如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Na+;若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9.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刻停止加热。10.从溶液中结晶实验操作模板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蒸发→结晶→过滤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带结晶水的: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机化工流程题的特点:纪律:主线主产物、分支副产物、转头为循环。
焦点考点:物质的分散操作、除杂试剂的选择、生产条件的控制。1. 流程的出现主要有以物质转化为主线,以操作历程为主线,甚至有时候会以设备为主线。
2. 这类题常围绕以下几个知识点举行设问:⑴ 反映速率与平衡理论的运用 反映物颗粒巨细:反映速率、原料的使用率等温度:反映速率、物质的稳定性、物质的结晶等⑵ 氧化还原反映的判断、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的书写;⑶ 使用控制pH分散除杂;⑷ 化学反映的能量变化;⑸ 实验基本操作:除杂、分散、磨练、洗涤、干燥等;⑹ 流程中的物质转化和循环,资源的接纳和使用;⑺ 情况掩护与绿色化学评价。一、原料处置惩罚的方法和作用对原料举行预处置惩罚的常用方法及其作用:1. 破坏、研磨:减小固体的颗粒度,增大固体与液体或气体间的接触面积,加速反映速率。
2. 水浸:与水接触反映或溶解。3. 酸浸:通常用酸溶,如用硫酸、盐酸、浓硫酸等,与酸接触反映或溶解,使可溶性金属离子进入溶液,不溶物通过过滤除去。近年来,在高考题泛起了“浸出”操作。在化工生产题中,矿物原料“浸出”的任务是选择适当的溶剂,使矿物原料中的有用组分或有害杂质选择性地溶解,使其转入溶液中,到达有用组分与有害杂质或与脉石组分相分散的目的。
4. 浸出率:固体溶解后,离子在溶液中含量的几多(更多转化)。5. 灼烧:除去可燃性杂质或使原料开端转化,如从海带中提取碘时的灼烧就是为了除去可燃性杂质,将有机碘转化为碘盐。6. 灼烧、焙烧、煅烧:改变结构和组成,使一些物质能溶解;并使一些杂质在高温下氧化、剖析,如煅烧高岭土和石灰石。
二、掌握焦点化学反映1. 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化工生产将原料转酿成产物的历程,也是物质履历相互转化的历程。明白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就要用到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相关知识。一般围绕铁、铜、铝、镁、氯、硫、磷、硅等元素的单质或化合物的工业制备来举行命题,需要掌握这些元素及其化合物的知识2. 还要掌握有关化工生产的知识,熟悉的有纯碱工业、氨工业、硅单质的制备、氯碱工业、海水中提取镁、海水中提取溴等;3. 化学反映原理:化工生产中把原料转酿成产物的历程就是化学反映的历程,从化学反映原理的角度选择原料、控制条件和选择设备等,是化工生产的基本思路。
化学反映原理的相关知识包罗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映速率、化学平衡、电化学、化学热力学等,做到能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化工生产中化学反映的情况。① 调治溶液的pH值:使某些离子转变为沉淀而到达分散的目的,抑制某些离子的水解,防止某些离子的氧化等。
在题目中常以表格形式给出信息。例如:已知下列物质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时的pH如下表所示若要除去Mn2+溶液中含有的Fe2+,应该怎样做?提示:先用氧化剂把Fe2+氧化为Fe3+,再调溶液的pH到3.7。调治pH所需的物质一般应满足两点:能与H+反映,使溶液pH值增大;不引入新杂质。
例如:若要除去Cu2+溶液中混有的Fe3+,可加入CuO、Cu(OH)2、Cu2(OH)2CO3等物质来调治溶液的pH值。调治溶液的pH:“酸作用还可以除去氧化物(膜);“碱作用”还可以除去油污、除去铝片氧化物、溶解铝、二氧化硅。② 控制体系的温度a.控制低温:防止物质的剖析,如NaHCO3、NH4HCO3、H2O2、HNO3(浓)等;防止物质的挥发,如盐酸、醋酸等;抑制物质的水解,如冰水洗涤,以防止洗涤历程中的溶解损耗;增大气体反映物的溶解度,使其被充实吸收;b.接纳加热:加速某固体的溶解,加速反映速率;淘汰气体生成物的溶解并使其逸出;使平衡向需要的偏向移动;趁热过滤,防止某物质降温时因析出而损耗或带入新的杂质;c.控制规模:确保催化剂的催化效果,兼顾速率和转化率,追求更好的经济效益,防止副反映发生等。三、 明确反映原理注意每一步在什么条件下,发生了什么反映,生成了什么物质,这些物质划分到那里去了。
如转化成了沉淀还是气体或生成了其他物质。四、物质分散或提纯的方法化工生产历程中分散提纯、除杂等环节,与高中化学基本实验的原理精密联系,包罗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过滤、洗涤、烘干,或蒸馏、萃取、分液等基本实验操作及原理,并要熟悉所用到的相关仪器。
1. 蒸发、反映时的气体气氛抑制水解:如从溶液中析出FeCl3、AlCl3、MgCl2等溶质时,应在HCl的气流中加热,以防其水解。⑴ 蒸发浓缩、冷却结晶:如除去KNO3中的少量NaCl。⑵ 蒸发结晶、趁热过滤:如除去NaCl中的少量KNO3。
2. 溶解法:使用特殊溶剂把杂质溶解而除去,如Fe(Al)可用过量的NaOH溶液而除去Al,CO2(HCl、H2O)先通过饱和食盐水,再通过浓H2SO4。3. 沉淀法:a. 加合适的沉淀剂(要使杂质离子充实沉淀,加入的沉淀剂必须过量,且在后续步骤中容易除去);b. 调治溶液的酸碱性。
4. 洗涤法:a.水洗;b.冰水洗;c.有机溶剂洗。其目的是:洗去目的物外貌的杂质离子;淘汰目的物的溶解损耗或增大有机杂质的溶解量;防止目的物形成结晶水合物;使晶体快速干燥。五、可循环物质的判断和流程评价(一) 可循环物质的判断1. 流程图中转头箭头的物质。2. 生产流程中后面新生成或新分散的物质(不要忽视结晶后的母液),可能是前面某一步反映的相关物质。
(二)对整个工艺流程从下列几个方面举行评价1.体现绿色化学思想(使用无毒无害原料,接纳原子使用率高的制备门路,原料的循环使用,副产物综合使用,节能,等)。2. 高效节能方面(原料廉价,工艺简朴,产物的纯度高,能耗低等)。3. 生成物或副产物的污染。
【规范答题】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1. 测定溶液 pH的操作将一小块pH试纸放在外貌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在pH试纸上,待试纸变色后,再与尺度比色卡对照。模板 答题关键词:pH试纸、外貌皿、玻璃棒、蘸待测液、比色卡、对照。四步:①取放试纸→②蘸待测液→③点滴试纸→④与比色卡对照。
归纳综合为“取、蘸、点、比”。抓住关键词和四步操作环节,此类问题一定不失分。2.沉淀洗涤(1)沉淀洗涤的目的:除去沉淀外貌附着或沉淀中包夹的可溶性离子。
(2)洗涤方法:向漏斗内加蒸馏水至浸没沉淀,待水自然流出后,重复操作2~3次。(3)误差分析:若沉淀不洗涤或洗涤不洁净,则使沉淀的质量偏高。若沉淀洗涤次数过多,则会使部门沉淀溶解而使其质量偏低。
(4)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模板 加沉淀剂: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发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加入与沉淀剂反映的试剂:静置,取适量上层清液于另一清洁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发生沉淀的试剂,若发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
注意:若需称量沉淀的质量而举行有关定量盘算时则只能选用方法(1)。(5)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答题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试剂),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洗净3.容量瓶捡漏操作模板 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倒立视察。
然后再将容量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180°后塞紧,再倒立。若均无水渗出,则容量瓶不漏水。
4.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的操作模板 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牢固铁架台上,视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塞旋转180°后,重复上述操作。
碱式滴定管: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用滴定管夹将其牢固铁架台上,视察是否漏水。若2分钟内不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次视察滴定管是否漏水。
5.滴定管赶气泡的操作模板 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球,是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赶出气泡。
6.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模板 形成关闭体系——操作(微热、手捂、热毛巾捂、加水等)―→形貌现象―→得出结论。微热法——关键词是:关闭(将导管一端放入水中)、微热、气泡、水柱;液差(封)法——关键词是:关闭(用止水夹关闭右侧导气管,向××漏斗中加水)、液差(××漏斗中形成一段水柱,停止注水后,水柱稳定化)。
整套装置气密性检查:为使其发生显着的现象,用酒精灯对装置中某个可加热容器微热,视察插入水中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也可对整套装置适当支解,分段检查气密性。7.萃取分液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淆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充实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8. 焰色反映的操作先将铂丝沾盐酸溶液在酒精灯火焰上灼烧,重复频频,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靠近为止。然后用铂丝沾取少量待测液,到酒精灯火焰上灼烧,视察火焰颜色,如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Na+;若透过蓝色钴玻璃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K+。
9.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FeCl3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刻停止加热。10.从溶液中结晶实验操作模板 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蒸发→结晶→过滤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带结晶水的: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
本文关键词:2020,高考,化学化工,流程,试题,知识点,总结,‘,华体会体育
本文来源:华体会体育-www.jmsljgl.com